思柏精密被多番問詢 IPO之路進展并不順利

2021-05-19 10:53:05

來源:愛集微APP

既是公司最大客戶的同時也是公司的重要供應商,這種情況在電子制造業中并不多見,同時也是各企業盡量避免的。此前珠海市賽緯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曾因這一問題而未能通過上市申請。

如今,科創板擬上市的模具制造商思柏精密也因此被多番問詢,其IPO之路進展并不順利,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公司的最大客戶與重要供應商重疊;可是,最大客戶同為重要供應商的情況對思柏精密來說卻是一個走不出的“死胡同”;面對問詢,思柏精密也沒能給出有說服力的理由。

需要說明的是,除了出現多個客戶與供應商重疊的情況,思柏精密還存在營收連續數年增長停滯;毛利率不斷下降的情況,在前一篇文章《【IPO價值觀】單一產品占比過大且毛利率下降,思柏精密業績難振前景堪憂》中已做詳細分析。時下,思柏精密雖然達到了上市門檻,但因有前車之鑒和諸多問題纏身,思柏精密成功闖關科創板并不容易。

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超七成,大客戶病難解

思柏精密專注于為全球知名的辦公設備制造商、汽車工業和醫療器械制造商提供精密模具及注塑產品,據其IPO招股說明書透露,報告期內(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先后入列其前五大供應商的企業分別為:柯尼卡美能達、村田、西勝國際、松下、日錦升、佳能6家企業,全都是日本、臺灣、韓國等海外公司,其中松下為2020年上半年才進入思柏精密前五大客戶行列。

分析發現,報告期內,柯尼卡美能達一直都是思柏精密的最大客戶,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其營收占比分別為40.80%、43.41%、49.52%、46.01%,整體處于不斷上升趨勢,尤其最近2年,營收占比接近五成。

如果加上另外4家企業的營收,思柏精密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占比還更大,報告期內的各個統計周期合計營收占總營收比重均超過70%,2017年-2020年上半年分別為77.15%、80.82%、75.56%、73.31%,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但整體看下降趨勢并不明顯。

再分析同類型公司發現,與思柏精密主營業務相似的億和控股、興瑞科技、昌紅科技、橫河模具等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占比則要低很多,以2019年為例,這四家企業前五大客戶營收占總營收比重分別為51.8%、51.46%、59.94、68.43%。

思柏精密在IPO招股說明書中披露,未來公司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占比會在進一步下降,其對比的論證數據是億和控股、興瑞科技、昌紅科技、橫河模具這4家公司上市后的前五大客戶的營收比重變化。

可是數據顯示,這4家同業公司2019年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較上市首年出現明顯降幅的僅昌紅科技、橫河模具兩家,以此為基數統計的話,出現大幅下降的概率僅為50%;而另外2家公司則沒有明顯變動,不僅如此,興瑞科技還出現占比上升的情況。

從上圖中筆者還發現,這4家公司,占比變化不大的億和控股與興瑞科技兩家公司,上市首年它們來自前五大客戶的銷售占比本來就不大,后續波動也不大;而另外2家公司昌紅科技、橫河模具雖然變化幅度較大,但2019年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占比仍高達60%左右,對大客戶的依賴仍明顯存在。

而本文分析的思柏精密來自前五大公司的營收占總營收比重情況,與昌紅科技、橫河模具上市首年情況相似,均超過70%,未來能把前五大公司營收比重壓縮到與億和控股、興瑞科技相似水平顯然不那么容易實現,如何擺脫“大客戶病”已成為思柏精密的一大難題。

主要客戶與供應商重疊,新渠道開拓現隱憂

上文提到,賽緯電子IPO申請時,在發審委質疑中,最核心之處就在于對其最大客戶同時是公司最大供應商,被發審委反復推敲后于2017年9月否掉其IPO過會;情況相似且有此遭遇的還有龍旗科技、騰遠鈷業新材等公司。

這幾個前車之鑒,給思柏精密的IPO之路蒙上了一重陰影。

據其IPO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多次出現在思柏精密前六大既是客戶也是供應商的企業有:柯尼卡美能達、日錦升、億和控股、天津三華、瑞福汽車、依摩泰等,其中柯尼卡美能達既是最大客戶,也是位列前四的供應商;日錦升為排名前五的客戶,同時是最大供應商。

在采購比重上,2017年-2020年上半年的報告期內,思柏精密從日錦升處采購的資金占總采購額的比重分別為9.35%、10.29%、10.35%、8.84%;對柯尼卡美能達的采購比重分別為5.45%、5.90%、6.76%、7.33%。

另外,報告期內,思柏精密從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的6大重疊供應商處的采購比重分別為:17.21%、17.69%、18.70%、17.66%。

對于這一情況,思柏精密解釋為指定采購是模具制造行業的常見現象。實際情況是,其大客戶允許思柏精密尋求供應商替代,但思柏精密始終沒有找到采購產品性價比足夠高的替代供應商,不得不按大客戶指定要求對客戶的產品進行采購。這一點在IPO招股說明書中有明確分析,側面說明了思柏精密的話語權在供應鏈體系中還是比較弱的,處于欲罷不能的狀態;且采購渠道的開拓難問題繼續成為思柏精密的未來工作中心之一。

整體來看,客戶指定采購自家的產品,待產品生產后再賣給客戶,這一模式讓思柏精密有為客戶代工的嫌疑;加之其銷售及采購交易是否公允,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等問題都是上市委關注的焦點,這無疑降低了思柏精密持續經營和創收能力,這也導致其新渠道拓展也不暢;疊加營收增長停滯、毛利率下滑等多種問題,為其IPO之路增添不確定性。(校對|Arden)

關鍵詞: 思柏精密 客戶 供應商 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