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3 09:24:21
來源:鳳凰衛視
芯片短缺
全球汽車業陷入“至暗時刻”
“芯片峰會”能否解決美國缺芯難題?
全球供應鏈如何應對“缺芯”?
中國國產芯片發展如何破局?
一顆小小的芯片
為何牽動全球經濟“神經”?
4月8日,通用汽車宣布,受半導體芯片短缺問題持續影響,公司將對北美地區的幾家工廠實施停產或延長停產期限;福特汽車也宣布,4月12起日起取消三個裝配廠的生產。韓國現代汽車日前表示,由于芯片供應短缺,蔚山一號廠房將在4月7到到14號暫停生產;德國大眾汽車預計,芯片短缺情況將持續到今年年底。
機構預計,汽車缺芯將持續到2021年第三季度,成熟制程整體產能緊張或將持續至2022年。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
舒濤
汽車芯片有兩個特征,第一個它的生產要求非常高,因為芯片的話你稍微出一點點問題,那就是人命,所以要求容錯率、差錯率幾乎要為0,但是汽車芯片這個東西本身它的技術又非常簡單,甚至已經好多年都沒有技術上的明顯的進步,所以它這個東西的利潤率又很低,所以現在全球的汽車芯片都是由臺積電來做,臺積電占了整個汽車芯片代工的70%。
前一陣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預計汽車的銷量應該是下降的,而那些無線的設備像手機電腦,應該都是上升的。所以臺積電就一方面接到大量的電腦手機設備的訂單,另外一方面汽車公司這邊的訂單又削減,所以臺積電就把它的產能全部都移過去生產那些手機電腦芯片去了。等到現在突然汽車銷量有一個報復性的增長,全球的恢復比我們想象要快,這些汽車廠商再回過頭來定芯片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4月12號,美國總統拜登,和半導體企業的高管,就芯片短缺召開應對峰會,討論汽車制造業和其它行業面臨的芯片短缺問題。拜登表示,加強半導體供應鏈競爭力,已得到兩黨支持,美國必須增加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在最近推出的2.25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中,拜登還提議撥款500億美元用于半導體制造和研發。
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指出,美國在全球半導體制造業中所占的份額已從1990年的37%下降到12%。而中國臺灣和韓國的制造能力合計占43%。
云岫資本合伙人兼首席技術官
趙占祥
全球的芯片產業鏈,上游就是半導體的制造環節,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芯片設備廠商,目前有美國的,還有日本的,荷蘭的,都是收入在百億美金規模以上的巨頭;另一部分是材料廠商,是以日本、韓國、美國、歐洲為主的。
芯片的制造分成兩種模式,一種是芯片的代工廠,它是為芯片設計公司去代工生產芯片,比如像中興國際、臺積電。另外還有一類公司是叫芯片的 IDM模式,它是芯片的設計制造都是自己做的,比如像韓國的三星,美國的英特爾。
芯片中游是芯片的設計公司,像高通、博通、英偉達這些公司都屬于芯片設計公司;
芯片的下游是終端廠商,終端廠商是類似于像手機、汽車,還有一些消費電子的品牌,他們是使用芯片的。
芯片的載體晶圓的價格也在水漲船高。去年下半年以來,臺積電、聯電、格芯等晶圓代工廠都已將8英寸晶圓代工報價上調了約10%-15%。中芯國際4月起全線提價,漲幅在15%-30%之間。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
舒濤
因為半導體的技術它是需要一定的積累的,并不是說你從0~1可以很快達到這一步的?,F在世界上掌握了很成熟的半導體制造技術,就是像晶元制造技術的就那么幾家,所以你無法說我新成立一個公司,然后立刻就上馬這些生產線,因為你也沒有技術,也沒有人才,你也沒有設備,所以產能不可能很快就上去了,它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全球芯片危機正從汽車行業逐漸向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蔓延。數據顯示,芯片組和顯示屏等關鍵智能手機部件的價格在過去3-6個月里上漲了15%。據《日經亞洲評論》4月8日報道,由于全球零部件短缺,蘋果公司部分MacBook和iPad的生產已被推遲。日本索尼公司最近表示,無法提高游戲機PS5的產量,智能手機以及可穿戴裝置、以及電視機等的生產也無法提升來應付需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半導體行業的漲價潮將繼續向下游蔓延,大概率會帶動終端電子產品的漲價,但可能要滯后幾個月的時間。
芯片企業亞太區產品線總經理
陳 昊
這部分漲價的承擔者應該不是在最終客戶,而是由銷售這些產品的廠商來承受,最大的壓力是在面向終端的消費者的這些企業里面,包括新能源汽車,包括手機,他們就是以不斷地發布新品的方式來減少這部分的壓力。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自主汽車芯片產業規模僅占全球的4.5%,中國汽車芯片進口率超過90%。過去幾年,芯片國產替代的步伐不斷加快,2020年甚至是“爆發式”增長。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20年,中國半導體行業銷售額達到8910億元人民幣,增長17.8%。,增速遠高于全球半導體產業6.5%的增速。"十三五"期間,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年平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3.4%。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中國內地集成電路產量突破2000億塊,達到2018.2億塊,同比增長16.02%。疫情沖擊下的2020年,中國內地集成電路產量仍然保持了16.2%。
芯片企業負責人
張承義
現在的芯片競爭是一個“戰國時代”,原來我們講可能有國外的幾個巨頭占據市場,但是現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變化,不管是從國外還是國內,其實都進入戰國時代,誰抓住用戶需求,誰與用戶的需求走得更近,未來在行業內,在這個領域才會真正擊中用戶的需求點。
云岫資本合伙人兼首席技術官
趙占祥
中國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機會就是化合物半導體,比如說氮化鎵,還有碳化硅芯片,這些芯片現在的整個產能是很緊張很緊張的,但是它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是很大的,在整個的汽車工藝、AIoT工藝各個領域里面會有大量的應用機會的,中國可以在這一塊重點地去發展一些化合物半導體相關的設備,這些設備其實目前還沒有到卡脖子的地步,同時這些設備在跟國外相比,我們相差距也沒有那么大的。所以如果在化合物半導體上中國去發力,從設備材料到外延片的生長,再到整個芯片設計、IDM代工一整套環節,中國都可以重點去投入,做到世界領先。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
舒濤
“芯片荒”確實是全球供應鏈的一個縮影,總的來說這一系列的事情都顯示了,全球化的產業鏈第一個它確確實實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它讓整個的生產的成本變得更為便宜,讓國際化的公司盈利得到大幅提升,但是另外一方面,最近發生的這一系列事件,讓我們認識到全球化或者這種全球產業鏈它的風險所在。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最近提出內循環和外循環雙循環的原因,世界各國現在都意識到這個問題。
芯片是人類科技智慧最高結晶品之一,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做到100%自給自足,可以說,芯片供應鏈沖擊更能催生一個行業的根本性改變,更能暴露出多年來所積累的變化中的市場力量,科技領域實施霸權主義,已經給全球芯片產業帶來了傷害,要讓整個半導體行業重歸正常的商業秩序,避免更大的危機,根本的答案還是重建全球信任,恢復產業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