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 09:51:35
來源:大眾網
4月6日,濟南發布《關于加強民用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實名登記、有飛行資質、管控區域禁飛等管控措施。近年來,我國無人機數量呈爆發式增長,由于存在監管漏洞,“黑飛”“亂飛”現象頻頻出現,帶來了嚴重的低空安全隱患。如何改善民用無人機失控無序現狀,同時最大程度發揮其在科技民生領域的作用,各地正加緊出臺管控措施。
民生領域顯身手 無人機迎爆發式增長
說起無人機,大家已經不再陌生。無人機在上世紀最早被應用于空中偵察等軍事用途,到21世紀初,隨著全球衛星定位等新技術的涌現以及成本的降低,民用無人機開始激增。截至2020年末,我國全行業注冊無人機共52.36萬架,相較于2019年同比增長逾33%。
山東濟南,山東郵政EMS嘗試無人機送件。(資料圖)
航拍、測繪、救援、送快遞、灑農藥……無人機越來越多地融入日常生產生活,應用范圍廣泛拓展,成為十分接地氣的高科技裝備。2019年6月,全國首支正式列編無人機警務航空大隊落戶威海,承擔為全市政務工作提供飛行服務等重要職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從村(居)、社區、樓宇防控到企業復工復產,從人員車輛監管到疫情預警防治,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陸續上線,充分展現科技防疫的“硬核”力量。從備受關注的H&M抵制新疆棉花事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無人機在新疆棉花現代化種收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信部數據顯示,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值已達到600億元。預計到2025年,民用無人機產值預計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
2021年2月4日, 國網安徽省亳州市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開展無人機巡檢。
危險事件頻發 多地給“低慢小”立規矩
隨著氣溫回暖,出門賞花游玩成為人們的不二選擇。用無人機拍拍花海,拍拍夜景,光是想一想就覺得很愜意,殊不知,這背后藏著很大的安全隱患。今年2月份,有“開往春天的列車”之稱的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在行駛途中,被一架無人機超低空飛行逼停(下圖),所幸未造成列車損傷、人員傷亡。
無人機撞上了列車車頂部位,車內的司機也下意識地做出了一個躲閃的動作。
搜索近幾年的新聞我們發現,無人機未經許可闖入公共及敏感區域、意外墜落、干擾信號、影響客機正常起降、碰撞高層建筑等事件不斷發生。無人機要飛得更高、更安全,離不開有效監管。近年來,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發布了許多政策文件,相繼在注冊、適航、空域管理、運行管理、飛行執照管理等方面做出規范。
4月6日,濟南發布《關于加強民用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征求意見稿)》規定,其中提到:民用無人機擁有者應當按照民用航空管理相關規定予以實名登記;在學校、幼兒園、醫院、車站等地使用民用無人機,應當在飛行的24小時前報告起飛位置和飛行范圍。2020年5月,上海9部門聯合發布加強本市民用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通告,內容包括:“低慢小”航空器包含類型;民用無人機擁有者,應當按照民用航空管理相關規定予以實名登記;民用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在本市的管控區域等。海南于去年5月1日起施行《海南省民用無人機管理辦法(暫行)》,其中微型無人機、輕型無人機和植保無人機在管控空域內飛行,小、中、大型無人機飛行均需申報飛行計劃,等等。
2021年3月4日,江蘇常州,無人機禁飛區告示。
玩轉無人機 遵規守法安全第一
如今,“低慢小”正逐漸在大眾中普及,無人機甚至被當做玩具走進千家萬戶。安全規范地使用無人機,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實名登記。民用無人機制造商和民用無人機擁有者須在“中國民用航空局民用無人機實名登記系統”上申請賬戶,擁有者在該系統中實名登記其個人及其擁有產品的信息,并將系統給定的登記標志粘貼在無人機上。
2.正確選址。無人機螺旋槳轉起來轉速很高,就像一個個鋒利的刀片,因此一定要到沒有人的地方試飛。避開樹木,避開高樓,避開人群,選擇空曠的場地,減少傷及他人的機會。
3.避開禁飛區。提前了解飛行區域當地的法律法規,除特別批準外,禁止在管控區域上方進行飛行活動,如機場、鐵路公路沿線、軍事管理區等。
4.尊重隱私。很多無人機都自帶拍攝功能,在飛行拍攝的時候要注意不能侵犯他人隱私,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無人機不是玩具,不能想飛哪里就飛哪里,更不能想怎么飛就怎么飛。需要盡快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和監管手段,明確監管責任主體,從生產、購買、注冊、飛行全流程、全方位規范無人機飛行秩序,綁住無人機“黑飛”的翅膀,才能確保空中的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