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9 10:22:01
來源:雷科技
近日,「國產手機售價超iPhone」這一話題莫名其妙登上了微博熱搜。在未深入了解這件事前,我們以為網友討論的是2021上半年發布的旗艦機,但是看過發布會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如果按照各大廠商官方發售價來看,沒有哪款旗艦新機價格超過了iPhone。
事實上,網友們討論的是華為的折疊屏手機Mate X2 5G以及之前發布的旗艦機型,例如Mate 30 RS保時捷設計、華為P40 Pro+。
當然,也有將國產Pro系列旗艦機對比三星和蘋果的非Pro版手機的。也就是說,網友們探討是不看具體手機型號的情況下,國產旗艦機的售價已經超過了iPhone。
不過,這一話題也受到了部分網友的吐槽,他們表示不應該打著國產的標簽對手機進行漲價,很明顯,這是資本家割韭菜的行為,國產旗艦手機價格本不該跟風iPhone。
暫時拋開「國產手機售價超iPhone」這件事的對錯,我們要先搞明白為何國產手機都漲價了?哪些因素導致了產品漲價?歸根結底,全球芯片短缺是不是主要原因?
國產手機漲價超iPhone的原因
從一些科技媒體表達的觀點可以看出,他們將國產手機漲價這一問題的原因歸咎于「全球芯片荒」。
首先,全球芯片短缺確實是造成國產手機漲價的原因之一。此前,realme中國區總裁徐起表示,手機供應鏈缺的不僅是芯片,還包括其他元器件。而據業內人士爆料,目前手機廠商囤貨3個月幾乎已成標配,部分廠商已經囤貨規模已達6個月。
由此可見,手機供應鏈缺芯是真的,而且還非常缺貨,各大廠商都在搶著囤貨,以便自家產品能夠正常的出貨,同時保證消費者可以買到相應的設備。
其次,與國產手機品牌的產品策略有關。隨著國產手機不斷向高端市場進發 ,產品的平均價格自然也被拉高了不,以小米為例,從小米10系列開始,小米便開始進軍高端手機市場,產品的價格也從2999元上漲至3999元,到了今年的小米11系列定價依舊保持在3999元起步。現在整個機圈將小米11系列的起售價稱為高端旗艦手機的“守門員”,也就是說3999元是高端旗艦與次旗艦的“分水嶺”。
再比如OPPO從2018年開始進軍高端手機市場,并建立了新的旗艦產品線OPPO Find X系列,當時初代OPPO Find X系列的起售價直接來到了4999元,甚至超跑聯名版價格到達了9999元,在當時差不多相當于一臺256GB的iPhone XS。
最后,蘋果不斷推出中端機型,讓手機的平均價格有所下降。典型的案例有iPhone XR,起售價為6499元,相比上代的iPhone X(8388元)便宜了將近2000元,而與同期發布的iPhone XS(8699元)、iPhone XS Max(9599元)相比,分別便宜了2200元和3100元。到了iPhone 11(5499元)那一代,起售價又降了1000元。
正因為蘋果壓低了自家產品的價格,才讓國產旗艦機看起來比iPhone更貴。
國產手機全面反超iPhone?
既然國產旗艦手機售價已經超過了iPhone,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產品力也一樣超過iPhone了呢?沒有,只能說各有各的優勢。
iPhone在軟硬綜合實力以及品牌溢價上優勢比較明顯,前者很好舉例,就拿M1版的MacBook來說吧,得益于自研ARM芯片和轉譯解碼平臺,使得用戶可以直接在MacBook上運行部分iPad/iOS應用。而Android這邊只能通過無線投屏,或者第三方軟件映射以及手機模擬器的形式來實現,畢竟他們的筆記本電腦搭載的都是微軟的Windwos 10,產品內置的處理器也是供應商的(Intel、AMD)。
后者主要體現在售后服務、獨家的iOS系統。舉個例子,AirPods Pro因設計缺陷,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出現雜音,這時只要在Apple Support上預約好時間,便可直接在線下的Apple Store免費換新。手機端的系統,除了Android以外,就只剩下iOS了,所以消費者也愿意多花點錢去購買蘋果家產品。
而國產手機在個別功能上有著一定優勢,例如拍照、屏幕等。手機拍照方面,華為可以說是走在了蘋果前面,當然,其他國產廠商也是一樣。至于屏幕,90Hz幾乎已經成為了國產旗艦手機的最低門檻,像今年的小米11 Pro、OPPO Find X3 Pro的屏幕都已經支持120Hz刷新率,而且屏幕分辨率達到了2K級別。
所以,產品的價格和產品力并不對等。說句大實話,即便今年手機供應鏈的各項元器件沒有缺貨問題,國產手機的定價也會不斷往上漲,因為這是廠商們讓自家產品進入高端市場的策略,再加上彼此之間的相互競爭以及產品不斷堆料帶來的更多成本,最終導致國產手機售價超越iPhone這一必然結果。
國產手機漲價帶來了哪些影響?
對于消費者而言,國產手機漲價也談不上是壞事,因為只是高端旗艦機型價格在不斷上漲,中低端市場并未受其影響。比如像Redmi、realme、iQOO這樣的子品牌,它們各自都有符合自家品牌調性的中高端產品,與高端旗艦機型相比,同樣是搭載最新的驍龍888處理器,配備了大容量的電池和大像素的圖像傳感器,價格卻更具性價比。
另外,高端旗艦手機面向的是那些追求極致體驗的用戶,他們不在乎價格有多貴,只要能夠滿足需求,且產品力跟得上就行了。
當然,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國產廠商之間相互競爭的最佳結果,那就是可以進一步壓低手機的售價,畢竟國產手機的價格不斷上漲,對消費者并無益處。
對廠商而言,自家旗艦產品價格上漲,有利于更好的產品細分。比如OPPO和vivo的子品牌,它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推出性價比的手機,這樣一來,OV便可以專注于旗艦產品,并擺脫“高價低配”的標簽。
再比如小米和Redmi,小米之前一直背負著“性價比”的標簽,以至于無法進軍高端手機市場,但是隨著全新Redmi品牌的發布,接過了小米手中的性價比大旗,才使得小米可以正式進軍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