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09:55:46
來源:AI財經社
12月8日晚間,蘋果發布了2020年最后一款產品,頭戴式耳機——AirPods Max。像所有的蘋果新品類一樣,這款“逆潮流”的頭戴大耳,搭配4399元的售價在互聯網上引起巨大的討論量,但依靠神秘的蘋果力量,也讓多支無線耳機概念股在12月9日這天漲停。
依靠AirPods系列產品賺得盆滿缽滿的蘋果,此次推出AirPods Max能否再次催生出頭戴式耳機的春天?
網友一邊吐槽太貴一邊買,官網發貨要等三個多月
公開信息顯示,這款耳機除了具備主動降噪、空間音頻、頭戴檢測等AirPods的技能外,還擁有一枚類似Apple Watch的數碼旋鈕,方便調音量和接電話。不過,價格也幾乎與無線耳機和手表的售價之和相差不多,4399元。
AirPods Max一經發布就引發熱議。一個智能硬件愛好者稱“看到價格冷靜了”,還有人提出“用AirPods圖個便攜,聽個響就行,這個max必須要有效果了”,更多極客們將這款耳機與經典耳機品牌做對比,最后得出結論:“已將Bose 的QC35(Bose的一款頭戴式耳機)拿出來擦干凈了,還能再戰兩年。”
盡管吐槽集中在AirPods Max價格和音質的性價比上,但這屆網友一向身體力行著“口嫌體正直”。蘋果官網顯示,目前除了粉色款預計能在5到6周發貨外,其他四個顏色要排到12到14周之后了。按照官網提示的時間,大概要在3個月后才能拿到耳機,圣誕禮物變成情人節禮物。
中金公司則在報告中預計AirPods Max明年銷量有望達到數百萬,超過市場預期。
資本市場也給出了反應。AirPods Max發布后,引發了無線耳機概念股的狂歡。
其中,蘋果的幾個供應商更是大漲。田中精機股價漲停,上漲幅度為19.99%;此前表示自己已經進入蘋果供應商體系的佳禾智能也同樣漲停,股價上漲19.98%;作為AirPods系列耳機最大的ODM廠家,歌爾股份上漲7.72%。除此之外,碳元科技、朝陽科技等非直接相關蘋果的股票也漲幅達10%,觸發漲停。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歌爾股份將獨家代工AirPods Max。
AirPods讓蘋果賺得盆滿缽滿,為何加碼頭戴式耳機
消息發布后,從事消費類智能硬件的創業者吐槽“蘋果出手有點重”。先不說別的,這款頭戴式耳機重量達384.8克,快接近8兩,差不多相當于36對AirPods Pro,戴在頭上的確是夠重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蘋果已經在真無線耳機(TWS)的山頭上插滿了自己的旗幟,此刻又一躍進入頭戴式耳機這個傳統領域,對整個行業而言無疑又是一次“重拳出擊”。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Canalys 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 Q1季度,個人音頻設備出貨量為7590萬臺,其中TWS為4380萬臺,占比達57.7%,頭戴式耳機則只有1210萬臺,僅占15.9%的市場份額。
在這其中,蘋果的整體出貨量是1810萬臺,占據了個人音頻設備41.4%的市場份額。而另有一份數據表明,蘋果還拿走了無線耳機市場71%的營收,可以說在目前耳機市場里,蘋果無疑是最大的贏家。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方調查機構GFK數據顯示,TWS成為耳機中的主導品類,這種轉變發生在2019年,準確來說是當年的第四季度。在此之前,在主動降噪耳機的市場里,頭戴式耳機在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結果2019年AirPods大火,帶動TWS流行,頭戴式耳機份額才被反超。
可以說,真正培養起人們戴無線耳機習慣的正是蘋果。但隨著AirPods的火爆,蘋果正在被競爭對手們追趕。華為、小米、三星、OV一眾手機廠商正在高調進入這個領域,紛紛推出自己的真無線耳機。甚至在電商平臺搜索AirPods,會出現大量不超過200元的產品,這些低價的山寨版也正在迅速找到自己的市場。
與其在一個領域纏斗,蘋果選擇轉過頭來去挖掘頭戴式耳機的潛力,也不足為奇。畢竟此前的數據表明,頭戴式耳機在主動降噪耳機的市場里一直以來都有著自己的優勢。
根據Canalys年初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到 2023 年,全球智能設備出貨量將達到30億部,出貨最多的品類依然是智能手機,而個人智能音頻設備則是增長最快的,預計到 2023 年將出貨 7.26 億臺。由此,蘋果這次重拳出擊也就有了邏輯。
關鍵詞: 蘋果頭戴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