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0 13:34:40
來源:36氪
鐘華于2014年加入阿里巴巴,先后任中間件首席架構師等職務。2015年,阿里巴巴宣布啟動中臺戰略,鐘華是當時阿里巴巴業務中臺的主要發起者,“寫下了第一個業務中臺的PPT”,并代表阿里巴巴服務過中石化、特步、波司登等諸多客戶。
2017年,鐘華將在阿里巴巴實踐中臺的心得寫成一本書《企業IT架構轉型之道》,書中詳細描述了阿里巴巴中臺的源起、試錯、與實施方法論,隨著“中臺”的理念逐步在業內發酵,鐘華的這本書也被IT業內人士奉為經典。鐘華告訴36氪,目前此書已加印數十次,總銷量達10萬冊以上。
圖片來源:京東商城
2019年4月,鐘華從阿里巴巴離職,隨后加入上海比升互聯網技術有限公司擔任CEO,主要圍繞產業互聯網客戶進行中臺方案的輸出,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拿下揚翔集團、新華書店、贏家服飾等多個傳統企業客戶。
“大勢所趨”是鐘華對中臺價值的未來判斷。從本質上來看,中臺具備的能力沉淀、服務共享、數據在線等特征,可以幫助企業內部沉淀可被復用的資產,減少重復開發,增加系統之間的協同,從而更快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隨著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加劇,“中臺”也一度成為業內投資熱點,同類型的公司還包括滴普科技、云徙科技、數式科技、袋鼠云、奇點云等等。
省時、省錢、提效率,“中臺”聽起來如此美好,作為阿里中臺理念的發起者之一,鐘華同樣認可中臺的價值,尤其是在產業互聯網被熱議的當下,諸如工業、農業、制造業這樣的傳統企業,更需要一套平臺型系統,將產業內上、中、下游多個環節的業務/數據集結起來形成協同。
不過,從阿里對外輸出中臺理念至今不過5年時間,不論是對中臺的理解,還是中臺實施的手段,以及中臺落地后的運營理念,以上種種都尚未有一套明確的方法論。
不少企業落地中臺后發現,中臺不僅實施周期長、價格貴、而且考驗的不只是技術水平,更多的是企業自身對業務、組織的把控能力。(有關中臺實施的更多難點,可以參考36氪此前報道:《中臺,我信了你的邪|深氪》)
“提數字化轉型的人很多,但都過于寬泛空洞。從互聯網平臺自己的建設經驗,到輸出去幫助企業完成轉型,當中最關鍵的是具有平臺思維。”鐘華表示。
這種“平臺思維”體現在比升技術的戰略與產品形態中。鐘華具體談到以下兩點:
首先,平臺思維意味著切入企業客戶的全產業鏈。以農牧企業揚翔集團為例,比升技術就搭建了涉及飼料、養殖、屠宰等全產業環節的“農業畜牧產業平臺”,以幫助每個環節上的豬只檔案、檢疫中心、屠宰信息的數據互通。
在鐘華看來,這也是比升技術和市面上大多中臺公司的區別之處。
“市面上主流的中臺公司選擇了營銷端作為切入點,幫助企業構建基于會員、POS、商城等環節的中臺系統,這個比升也一直在做,比如贏家集團、來伊份、綠葉集團等,但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全產業平臺的鏈路貫通。”鐘華對36氪說。
其次,平臺思維還體現在鐘華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新架構的摸索中,由于比升技術做得是企業的全產業平臺,而每個產業、企業之間的業務都千差萬別,如何滿足企業之間的個性化需求就是個大問題。
“不碰業務,立足技術”是鐘華得出的答案。沒有互聯網企業能比傳統企業更理解其業務本身,比升技術在沉淀營銷、供應鏈業務能力的同時,重點立足于技術并結合客戶業務擴張需求拉伸到產業平臺建設。
從產品類型來看,比升技術的產品特性集中在企業產業平臺的技術層,包括業務運營平臺BOP、中臺智能設計平臺SDP、業務中心研發平臺BCDP等多個平臺級產品,涵蓋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的中臺設計、業務運營、數據運營等各個方面。
這些產品聚焦在中臺系統建設的技術部分,有點類似于阿里云的中間件,更基礎,也更通用。比如比升技術提供的租戶數據共享功能,主要提供平臺上多個租戶的數據收集、共享和管理,因此這樣的產品既適用于養豬的揚翔集團,也能用于新華書店。
再舉個形象的例子,如果把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作摩天大樓,雖然每棟大樓中的會議室、餐飲層、健身區有所不同,但地基建設、房間標準、網絡電力等基礎設施是每棟大樓都需要具備的,比升技術構建的技術產品就是為摩天大樓搭建地基、樓層主體以及支撐這棟大樓正常運轉的基礎設施。而且這部分的個性化相對較小,更容易規模化提供給不同行業。
“比升技術對任何一個行業都無法達到10-20年內的沉淀,所以我們不會去試圖直接切入做業務板塊的東西,而是結合客戶的業務理解搭建業務中臺或者產業互聯網平臺進而實現數字化戰略轉型升級。”鐘華告訴36氪。
不過,像比升技術提供的通用型的中臺組件,雖然免去了適配企業個性化業務的難題,但在產品本身就容易被競爭對手復制。
談及如何增強產品壁壘,鐘華表示,下一步比升技術將通過中臺架構的落地,增強數據的獲取與分析能力,再利用機器學習等方式,發揮數據在企業內部的驅動作用,從而使產品變得更厚。
目前,比升技術已擁有超過100人的團隊規模,其中超過95%均為技術人員,除CEO鐘華外,比升技術團隊高管還包括原用友股份公司高管陳偉,原阿里巴巴中間件高級解決方案架構師趙勇,原中興永和集團CTO吳俊峰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