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2 09:41:42
來源:每日金融
短短8天時間,聯想集團經歷了從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到撤回申請。股價一路下跌,今日更是跌超14%。經歷了一個假期,聯想集團到底為何終止了國內上市,每日金融接下來為讀者來做一下簡單事件的回顧與解析。
今年1月,聯想集團曾宣布將赴科創板上市,并于9月30日首次公開發行存托憑證(CDR),且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上交所受理。
但到了10月8日,上交所官網顯示,因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者保薦人撤銷保薦,聯想集團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隨之而來的是股價的應聲而跌。
10月8日,聯想集團H股報收8.81港元/股,較上一交易日下跌4.76%,總市值1061億港元,當天蒸發52億港元。10月11日,截至發稿,聯想集團港股跌幅超14%,報7.57港元每股,市值905.54億港元,較上一交易日下跌155.36億港元。
昨日晚間,聯想公司發布公告對終止上市申請作出了回應。公告稱撤回科創板上市,是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復雜度,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過期失效。同時,也是審慎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后作出的決定,不會對集團財務造成不利影響。
聯想集團于“十一”國慶節前夕披露回A登陸科創板IPO的招股書后,公司港股市場行情在10月4日開盤后即迎來連日的兩波上漲,較前日股價漲幅分別為9.80%、4.90%。
探究其無法登陸科創板的原因,有市場人士指出,是因為其科技屬性存在質疑。
據聯想的官網資料介紹。聯想集團是一家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科技企業,收入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即智能設備和數據中心。智能設備是聯想集團最主要的核心業務,產品包括個人電腦、智能手機以及AR/VR設備、智能門鎖、投影儀等一系列智能產品,數據中心業務領域則主要包括通用及定制化服務器、存儲設備、軟件及軟件定義解決方案和高性能服務器集群系統等。
招股書顯示,聯想集團2018/19財年、2019/20財年及2020/21財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02.03億元、115.17億元以及120.38億元,累計超過300億元。對比公開數據顯示,聯想集團年均超百億元的研發投入規模,為目前科創板已掛牌和已申請企業中最高。
不過,考慮到聯想集團報告期內每財年分別為3423.83億元、3526.76億元和4116.20億元的營收規模,看似高額的研發費用,占比卻被稀釋至2.48%、2.63%、2.39%。若溯至2015年至2017年的數據:3.32%、3.16%、2.81%,還可見到整體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
由于科創板對于企業的科技含量有一定要求,此輪選擇登陸科創板,聯想集團的科技含金量也確實受到了市場質疑。
作為同行業的小米集團同期研發費用占比分別為3.30%、3.64%和3.76%,也略高于聯想集團,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至2020年,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比例分別達到了14.1%、15.3%和15.9%,聯想和小米還沒夠上華為研發費用率的零頭。
但聯想集團在撤回上市申請公告中特別強調稱,聯想集團業務運營狀況良好,撤回申請將不會對聯想集團的財務狀況造成任何不利影響。
根據聯想集團2021/22財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聯想集團營業額109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7%,凈利潤30.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19%,凈利潤率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