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跌近0.5% 創指振幅超2%

2020-03-10 11:25:43

來源:網易財經

上證指數

滬指跌0.83%,深證成指跌0.82%,創業板指跌0.47%,盤面上,口罩、黃金、網紅經濟等板塊跌幅居前,僅半導體等少數板塊走高。

之后,三大指數震蕩走低,盤中曾翻紅,創業板指數從漲超1%到跌超1%,振幅已超2%,截至目前:滬指跌0.47%,報2929.37點;深證成指跌0.48%,報11055.72點;創業板指數跌0.46%,報2083.51點。

板塊方面:半導體、芯片、釀酒等板塊漲幅居前,口罩、人造肉、可燃冰、豬肉、種業等板塊跌幅居前。

北向資金凈流入17.25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3.07億元,深股通凈流入20.32億元。

隔夜,美股遭遇慘烈的一天,先是標普500觸發熔斷暫停交易,收盤時三大指數集體重挫均跌逾7%,道指更是狂跌逾2000點,創下自2008年最大單日跌幅。同時,歐洲股市暴跌逾7%進入熊市;* OPEC+談判破裂令油價暴跌,原油市場或醞釀新一輪危機。

光大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認為,疫情持續擴散和油價突然暴跌導致美股“熔斷”。由于美國頁巖油公司大量通過垃圾債融資,市場擔心頁巖油企業資金流斷裂,從而引發金融風險。往前看,盡管不大可能再出現2008年式的金融危機,但美股、油價、美元共振帶來的尾部風險卻不容忽視,這也是與2018年四季度大跌的不同之處。過去十年美國企業債務持續上升,美聯儲過度寬松下,信用市場積累了一定風險,對此投資者需高度關注。

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發文稱,我們正處在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邊緣。歐美股市重挫,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歷史性的破1%,石油史詩級暴跌,航空、旅游、餐飲產業鏈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怎么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新基建”,至暗時刻,“新基建”點亮中國經濟的未來,短期有助于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于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推動改革創新,改善民生福利。

東北證券指出,A股市場雖然有韌性但是也難以獨善其身。從海外市場看,股市暴跌、國債大漲、商品大跌,大類資產指向的是經濟衰退。國內市場前期處于國債和股市齊漲的階段,這種與海外市場的割裂存在了不合理性。即,前期股債齊漲意味著債市投資者認為經濟會大幅下行而股市投資者認為經濟仍有為,這種分歧正在被外圍持續暴跌所修正。因此,周一股跌債漲,則更多指向了A股也開始擔憂全球經濟衰退對A股的影響上來;這是對前期股債齊漲的修正,往往A股投資者的反應會滯后于債市投資者。A股面臨著財報風險和外圍波動所引致的灰犀牛風險,目前仍在發酵之中;市場正在將疫情從事件性沖擊向全球經濟衰退乃至金融風暴的預期上轉變,因此,市場短期仍有回踩的風險。目前全球市場處于金融風暴之中,控制倉位、靜觀其變是理性的措施。A股市場正在開始將全球疫情風險引入定價之中;債券收益率下跌所代表的經濟下行風險正在體現在股市之中。歐美疫情病例仍在爬升階段,全球市場的風險源尚未釋放完畢,因此,A股的企穩尚需時日。

關鍵詞: 滬指 創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