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11:15:37
來源:時代財經
因為熊貓直播合同糾紛被列為限制消費人的王思聰,又低調地投資了一家企業管理公司,看起來他似乎沒有遇到太大的麻煩。不過對于王健林來說,這不是他眼下唯一的煩惱,他旗下的萬達體育,正在美股市場節節受挫——從上市首日破發暴跌36%到接連兩個季度的業績表現不盡人意,如今股價已經縮水了六成。
北京時間11月18日晚間,萬達體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體育”)(納斯達克股票代碼:WSG)發布了第三季度的財報,總收入達2.45億歐元(2.67億美元),同比增長8%;凈虧損3120萬歐元(3400萬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利潤則為1310萬歐元。至于虧損大幅增長的原因,萬達體育解釋稱是受到財務成本的影響,包括股票補償費用、IPO相關成本以及融資成本等。
萬達體育Q3業績表現。圖表來源:上市公司財報
資本市場選擇了用“跌跌不休”來回應這份成績單。在財報發布的當日,萬達體育股價跌幅逾14%至每股2.78美元。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時代財經分析稱,萬達體育是一個多種資產組成的大拼盤,尚未能形成良好的融合和業績表現,“既沒有優勢業務,也缺乏業務間的協同整合,所以市場對其預期前景并不看好。”
成也賽事,敗也賽事
萬達體育的收入分為三個核心部分,即大眾參與性體育業務、觀眾性運動業務和DPSS(數字、生產、運動解決方案),分別對應萬達體育的三大構成主體——盈方體育(Infront)、世界鐵人公司(WTC)和萬達體育中國(Wanda Sports China)。
大眾參與性體育業務以世界鐵人公司的鐵人三項為主;觀眾性體育業務則主要是對知名競技體育賽事進行媒體版權和贊助招商業務進行售賣,這塊業務主要是盈方負責;DPSS業務則主要是對賽事提供信號制作、轉播、賽事運營、數字解決方案等服務,這塊業務也主要是盈方負責,萬達體育中國的業務也集中于此。
從不同的業務板塊表現來看,未受賽事周期性影響的大眾參與性體育業務在這個季度貢獻最突出,46%的總營收占比超過了此前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的觀眾性運動——第二季度該板塊的營收貢獻率為48.7%,本季度下降為43%。萬達體育表示,這主要是由于活動和比賽參與者數量的增加:落地的賽事活動從102個增加到120個,而參加比賽的人數也增加了37.5%(從448000人增加到616000人)。
另一方面,盡管中國男籃在籃球世界杯上鎩羽而歸,但萬達體育還是從中“撈”了一筆。得益于2019年FIBA籃球世界杯、FIM MXGP越野摩托車世界錦標賽比賽(在Infront收購Youthstream之后)和CEV EuroVolley 2019等賽事產品組合,觀眾性運動在第三季度的表現也頗為亮眼,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0%,收入達到1.058億歐元。
相比之下,DPSS部門的表現可謂慘淡,2600萬歐元(占總收入的11%)的營收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2%。萬達體育集團表示:“收入下降是由于與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有關的賽事的周期性。如果剔除掉這部分影響,DPSS收入在2019年第三季度為2330萬歐元,與2018年第三季度大致相同。”
對于2019年全年的業績,萬達體育預計總營收預計將在10.20億歐元到10.35億歐元之間,同比下降8%到10%;調整后EBITDA預計將達到1.67億歐元-1.72億歐元,較2018年同比下降12%到15%。
美股分析師Roojoo Capital在《尋找阿爾法》上撰文分析稱,盡管與萬達扯上關系通常暗示著激進的資本配置和典型的中國式公司治理,但是萬達體育仍然是世界鐵人公司和盈方體育這兩家高質量公司的結合,這為它的增長和現金流提供了保障。
易觀智庫體育產業分析師屈晶也提供了類似的看法,她對時代財經表示,萬達體育仍然倚重于盈方的業績表現,雖然容易受到賽事周期的影響,但盈方在體育產業鏈的上游賽事方面有優勢和耕耘,這保證了萬達體育的收入。屈晶認為,大眾參與性體育這部分最有可能與萬達集團的商業板塊做一些融合,“商業地產成為體育的一個場景,思路與萬達影業有電影院也有發行相類似。”
中國業務現轉機?
但是資本市場似乎不為之所動,事實上,正如Roojoo Capital所說,萬達體育是2019年眾多失敗的IPO之一。2019年7月26日,連續兩度下調股票定價和募資金額之后,萬達體育終于圓夢納斯達克,然而上市首日就以36%的慘淡跌幅收場,也多少反應出美股市場的投資者對這家以“買買買”著稱的中國體育集團的冷淡態度。
進入到8月,萬達體育的表現曾一度回暖,但9月之后,股價又一路下跌,目前較8美元的發行價已經跌去65.25%。但是在沈萌看來,萬達體育并沒有被市場低估,反而是高估了,他的理由是“業績基礎并不扎實,也沒有太亮眼的表現。”
另一個糟糕的消息是,包括Bragar Eagel&Squire P.C.在內的美國多家法律公司也正在調查萬達體育。根據雅虎財經的報道,該律所在11月18日提交了訴訟,指控萬達體育未能披露與公司業務、運營和前景有關的不利事實,主要與受賽事周期性影響的DPSS部分、觀眾性運動部分的業績表現有關。
不過,在國際市場麻煩纏身的萬達體育,其中國業務似乎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在財報發布之后的電話會議上,萬達體育的高管對于中國區域的業務做了額外的說明,第三季度由于中國舉辦了FIBA籃球世界杯,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78%,預計全年的增長大約在13-30%。
但沈萌對萬達體育中國的業務前景并不樂觀,他對時代財經表示,體育目前在中國還不是一個能夠產生較好盈利的產業,可能中國區的業務增長會超過其它地區,但這并不代表能夠轉化成利潤。
屈晶則更加看好萬達體育在中國落地的大眾參與性賽事,她對時代財經表示:“馬拉松賽事在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之后,目前正在朝著更加復合、元素多元化、娛樂化的方向發展,越野跑和鐵人三項有機會迎來更快的發展,萬達在耐力運動領域有很好的IP。”
一家大型馬拉松賽事運營公司的高管也對時代財經透露了同樣的看法,他認為萬達體育很有可能成長為強勁的競爭對手,“目前中國頭部賽事基本被壟斷了,但萬達體育的優勢在于它手里握著的是全世界頂級的賽事資源,它高舉高打,有資本、有IP,當然具體到執行層面,可能還是會面臨一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