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中國慢病管理行業政策歷程圖!一文帶你深度了解

2021-12-24 11:42:58來源:前瞻網  

慢病管理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平安好醫生(0833.HK)、阿里健康(00241.HK)、魚躍(002223)等

本文核心觀點:近年來,我國針對慢病管理行業出臺了許多規劃政策,對我國慢病管理行業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

1、中國慢病管理行業政策歷程圖

2015年來,我國針對慢病管理行業出臺了許多規劃政策,如《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做好當前慢性病長期用藥處方管理工作的通知》和《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等。此外,最新的“十四五”規劃中也對慢病管理行業的發展作出了詳細規定。

2、中國慢病管理行業國家層面政策匯總及解讀

——健康服務產業相關政策規劃

2)慢病管理行業發展相關政策規劃匯總

3)醫療保障制度分析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從城鎮職工醫療保險1994年“兩江”試點開始,伴隨著15年經濟社會的偉大變革和發展,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經過全面探索和全面推進后,逐步擴大到農村人口和城鎮非從業人員,目前實施的三大基本醫療保險,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關系民生的重大熱點問題,采取多種方式積極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體系,尤其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在目前經濟社會形勢下,搞好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實現覆蓋城鄉醫療保障體系的目標,其意義重大而深遠。

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初衷,是在解決原公費勞保醫療制度弊端的基礎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更廣大群眾的基本醫療保障需要。原公費勞保醫療制度的弊端可以概括為:個人看不起病、單位掏不起錢、更多農村人口和制度外居民的醫療權益得不到保障。經過數十年改革與發展,我國首先基本實現了制度功能的重新創建與政府職能的重新定位,逐步構建起一個覆蓋更廣的、獨立于單位之外、實行社會化管理的醫療保障體系。

建立了以三大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主體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健全需求保障機制和費用制約分擔機制,從而逐步實現保障權益、維護穩定、促進改革和發展的目標。

(2)慢病醫保納入范圍增加

慢性病是一種長期積累形成疾病形態損害的疾病。慢性病會導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會造成經濟、生命等方面危害。而現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使得人們更容易得一些慢性病。因此,辦理慢性病醫保就顯得非常必要。

目前,參加基本醫療慢性病的病種包含惡性腫瘤患者的放療、化療,慢性腎功能不全,器官移植患者的抗排異治療,高血壓,糖尿病,急性腦血管疾病后遺癥;肝硬化;帕金森氏病;慢性肺性心臟病,類風濕關節炎,再生障礙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重癥肌無力,精神分裂癥,股骨頭壞死,硬皮病,血友病等。

各地紛紛出臺了政策助力慢病醫保納入基本醫療范圍,以十堰為例,2017年8月15日,《十堰市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補充醫療保險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細則》)正式實施。根據《細則》規定的保險責任為,在省定門診重癥和門診慢性病病種的基礎上,對貧困人員中患病后門診連續三個月以上治療未愈,必須長期門診維持治療的病種(含省定與市定慢性病病種),涉及慢性病病種30種以上。

省定22種門診重癥和門診慢性病經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報銷后,由門診慢性病補充醫療保險以補差方式進行定補或按比例報銷,省定22種以外的病種由門診慢性病補充醫療保險直接進行定補或按比例報銷,單病再次補償率須達到確定補償標準的85%以上。門診慢性病補充醫療保險補償標準由市級統一規定。

4)重點政策解讀分析

(1)分級診療改革政策

2015年09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指出,要加快推進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加快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設,建立區域性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以及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確保轉診信息暢通。

提升遠程醫療服務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鼓勵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會診、遠程病理診斷、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圖診斷、遠程培訓等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有效模式。

促進跨地域、跨機構就診信息共享。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在分級診療中的作用。

該意見提出,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2)《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

《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則對我國慢病防控進行了長期規劃,明確了2020年和2025年兩個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環境顯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力爭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較2015年降低10%。

到2025年,慢性病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爭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較2015年降低2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壽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負擔。

3、中國慢病管理行業各省市層面的政策匯總及解讀

——31省市慢病管理行業“十四五”規劃匯總

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改善疾控基礎條件,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體系。

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加強實驗室檢測網絡建設,健全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物資保障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建立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救治網絡,建立健全統一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大型公共建筑預設平疫結合改造接口。筑牢口岸防疫防線。

加強公共衛生學院和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強化慢性病預防、早期篩查和綜合干預。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

十四五規劃下,“健康中國”的建設正伴隨著醫療健康技術的進步與升級而展現著越來越廣闊的圖景。“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強化慢性病預防、早期篩查和綜合干預”是未來的建設方向,有利于慢病管理行業的發展。

各省市慢病管理行業“十四五”規劃匯總如下:

關鍵詞: 中國 慢病 管理行業政策 歷程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