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電商行業增速放緩 商家獲客成本逐年提升

2021-11-18 09:48:02來源:央視財經   

今年“雙11”購物節剛剛結束,盡管全網交易額再創歷史新高。但是交易額同比增速卻創下“雙11”誕生以來新低。在電商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目前中小電商企業的生存狀況如何呢?

電商行業增速放緩 商家獲客成本逐年提升

李先生從事電商行業已經有六七年的時間,目前在天貓、淘寶、拼多多等平臺均有店鋪,主要銷售牙線產品。他告訴記者,2014年剛開始開網店的時候,生意比較好做,有著不錯的盈利水平,近兩年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各種營銷費用開始逐漸變多。除了給一些平臺的傭金以外,還需要購買關鍵詞、訪客付費點擊、排位廣告等,幾家電商平臺營銷投入加起來,每個月需要投入約五六十萬元,而且這些費用還有走高的趨勢。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電商平臺的獲客成本正在逐年提高,目前流量成本通常占企業銷售額的20%-50%,對一些競爭更為激烈的領域,比如美妝產品,線上營銷投入要占到銷售額的六七成。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幾年,雖然我國電商平臺交易額逐年增加,但增速卻呈現下降趨勢,2020年電商平臺交易額增速降至4.5%。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雙11”購物節的全網交易額為9651.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然而,交易額同比增速僅為12.22%,創下“雙11”購物節誕生以來的新低。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我國互聯網人口規模和網購用戶規模雙雙觸頂,電商行業已經從增量發展轉入存量發展,商家競爭逐漸加劇,因此導致獲客成本不斷提升。

電商平臺產品同質化嚴重 商家無奈大打價格戰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

除了獲客成本費用逐年提高、企業運營成本大幅增加,電商平臺產品模仿跟風現象泛濫,產品同質化嚴重,商家之間只得無奈大打價格戰,大大壓縮了企業利潤。

深圳市一家電商平臺代運營公司,主要業務是代理運營企業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的店鋪。總經理告訴記者,目前各大電商平臺的商品模仿跟風現象嚴重,非常打擊企業研發新品的積極性。

產品同質化的后果就是企業之間大打價格戰。記者在網上搜索衛生紙產品發現,一卷140g裝的衛生紙價格從1.53元到6元不等。產品價格的持續走低導致企業利潤不斷被擠壓,這讓不少企業壓力倍增。

雖然在電商經營中面臨諸多困難,但每年仍有大量企業涌入電商市場。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電商相關企業超過571萬家,今年第三季度,電商相關企業的注冊量為89.1萬家,同比增長67%。另外根據《2021電子商務企業增收白皮書》提供的數據,腰尾部賣家大多增長疲軟,大部分企業年增速在20%以下,尤其是年營收500萬以下的企業,8成企業年增速低于20%。

行業增速放緩 中小電商企業如何破局

電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增速放緩,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倍增,在這樣的趨勢下,中小電商企業如何創新破局?

廣州市秀盛路的一家食品公司已經有32年歷史,此前一直從事批發業務。自從2018年公司布局電商轉入網上零售以來,產銷模式的巨大改變讓企業負責人意識到,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立足之地,必須不斷提升產品的研發速度。

業內人士指出,企業想在電商領域獲得長久發展,首先要有過硬的產品,沒有核心產品,依靠營銷獲得的增量都是曇花一現。

此外,有專家建議,在電商渠道之下,商家和消費者的溝通大大加強。商家不要害怕差評,而是要通過差評改良自己。產品的售后服務也是提升消費者體驗的重要一環。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歐陽日輝:我想一個中小企業的產品,或者說它的銷售能夠得到消費者認可,不外乎三個方面,第一是商品,第二是物流,第三是售后服務的體驗。商品領域里面現在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物流領域里面的速度和服務也基本到了頂;我們可以競爭的一個領域,就是我們的售后服務體驗,做好把存量的用戶留下來,成為中小企業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

在目前的電商生態中,如何精準地找到目標消費者是企業和平臺面臨的核心難題。近年來,一些更貼合年輕消費者習慣的社交內容電商迅速崛起,在傳統電商流量方面的受限,不少商家也開始思考多渠道布局。

快手電商品牌商家運營中心負責人 張一鵬:第一個舉措是降低中小企業的營商門檻。第二點就是放紅利,能夠通過一些平臺的流量資源和一些預算資源等,去幫助中小企業。

關鍵詞: 電商平臺 價格戰 同質化 增速放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