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T3出行即將完成最新一輪融資 股權融資超 50 億元人民幣

2021-09-24 09:52:01來源:晚點LatePost  

《晚點 LatePost》從三個獨立的信源獲悉,T3 出行即將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其中股權融資超 50 億元人民幣,由中信集團領投,老股東跟投;另獲超 20 億元授信額度。

T3 出行于 2019 年 7 月上線,總部位于南京。它最初由一汽、東風、長安這三家國資汽車制造商共同發起成立,還引入了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投資。

兩位知情人士稱,投資機構對這一輪融資熱情高漲。“機構發出 TS(投資意向書)的資金規模達到了百億。”

9 月 6 日,曹操出行宣布完成 38 億元 B 輪融資,投資方主要也是國資背景,包括蘇州市相城金融控股集團、蘇州高鐵新城國有資產控股集團、蘇州城市建設投資公司、農銀國際投資 (蘇州) 有限公司、東吳創新資本管理公司。

這是 T3 出行成立以來的第二輪融資,而曹操出行背靠吉利汽車,上一輪融資還是在 2017 年。

7 月初滴滴出行全系列應用下架,影響逐漸從 8 月開始體現。《晚點 LatePost》獨家了解到,T3 出行 8 月日均單量約為 120 萬 - 150 萬,比去年底的 70 萬 - 80 萬單有顯著提升。滴滴約在 2000 萬左右,高德約在 500 萬,美團大約為 120 萬。

不止是頭部公司,一些規模較小的新公司也受到資本關注,它們大多有車企背景。一位投資人稱,如今類似享道出行(上汽)、如祺出行(廣汽)等小出行公司也在關注范圍內。此前據《晚點 LatePost》報道,網約車公司陽光出行正在以 10 億美元估值尋求 1-2 億美元融資。

一位行業人士評價,滴滴遭遇安全審查之后,旗下多款應用被下架,給了后來者追趕的窗口期。雖然美團等公司對打車的投入相對謹慎,但一些投資人在出行市場上重新看到了機會。

T3 上線兩年

單量在 8 月超過美團打車

滴滴在下架前一度占據九成的市場份額,剩下的成百上千家平臺去爭奪僅一成的份額。不斷有新的參與者涌入,稱要爭奪市場第二名。

但滴滴多年來形成的資金、組織和規模壁壘,讓后來者想要挑戰,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網約車也是一個局部網絡效應的生意——它無法繞開地理限制去匹配平臺內的商戶和用戶,這讓后來者需要在若干個地域性市場和滴滴戰斗,這種特性決定了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個全國性的打車平臺。

直到去年,第二梯隊也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領先者——去年底,聚合平臺高德打車是第二名,日均單量在 150 萬左右,而曹操出行、T3 出行分別在 70 萬、80 萬。

T3 出行團隊也帶著這份野心而來。他們預演認為,要在網約車行業活下來,市占率至少要達到 15%。若以整個網約車市場 3000 萬的日均單量算,T3 出行則需要達到 450 萬的規模。

背靠車企,T3 出行一開始實行 B2C 模式(運營車輛由平臺提供,司機由平臺嚴格篩選培訓),以此確保安全合規性更好。但重資產的模式無法快速擴張,平臺規模會受限制。2021 年起,T3 出行開放司機加盟。

T3 出行的開城策略是在少數城市深耕,進入單個城市一年左右,讓市占率達到 20%-30%。到今年底,T3 出行在全國范圍內開城數量也僅會達到 48 個,遠不及目前覆蓋 300 多個城市的高德。

和大部分新平臺一樣,T3 出行持續燒錢擴張。在成立之初,T3 出行背靠一汽、東風、長安三大車廠,籌集了上百億資金。“T3 出行賬面上一直趴著不少錢。” 一位行業人士稱。

T3 出行 CEO 崔大勇是一名汽車行業老兵,他曾在一汽十余年,離任時為一汽轎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一位前 T3 人士稱,崔大勇經驗豐富、有決斷力,內部演講富有感染力。

在崔大勇的帶領下,T3 出行曾于去年提出在 2021 年年底實現全業務線日均 300 萬訂單目標。距離年底不到四個月,T3 出行日均單量已經超過美團打車,但距離自己設定的目標還有很大距離。

融資到位后,T3 出行或許會發起新的進攻。一位行業人士說,年底是網約車出行高峰期,根據過去的經驗,T3 在年底的補貼力度也更大。

一位滴滴人士認為,目前 T3 出行的運營手段較粗放,還處在燒更多錢換增長的老套路中——而這也是滴滴當年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如今滴滴的對手們正在用同樣的手段對付它。

隨著規模擴大

合規也開始成為 T3 的挑戰

崔大勇在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稱,幾大車廠一直有進入網約車市場的想法,但并沒有行動。因為沒有看到這個市場有可能改變的機會。

車廠動力很大,中國汽車市場 2018 年停止了連續 20 多年的增長,自此連續三年每一年都比上一年賣得更少,每買一輛車付出的成本都在增加。此外隨著自動駕駛的完善,若干年后人們買車的需求可能更低。

車企做出行,最終是想在賣車需求變少后,通過經營網約車繼續抓住出行消費,在產業鏈中掌握話語權。

“T3 出行的終極目標是成為自動駕駛時代的核心運營商。” 崔大勇說。

直到 2018 年,滴滴兩起順風車安全事件以后,中國監管機構加大了行業安全合規的推進力度,合規成為關鍵詞,整個網約車市場的底層邏輯發生了變化,也就有了新的機會。

T3、曹操出行,均是背靠汽車制造商的出行平臺。它們都是從 B2C 模式起家,因模式更重,在合規方面要強于滴滴。

車企對運力端控制更強。吉利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曹操專車董事長劉金良曾在接受《財經》采訪時稱,曹操專車平臺不僅和司機的手機聯網,還和其平臺上的網約車通訊,這樣平臺能對車輛的電量狀況等進行監控。

車企也會在運力端花費更多成本。劉金良說,曹操的成本主要包括車輛采購、司機和推廣成本。曹操專車以每輛 12 萬-13 萬元人民幣之間向吉利采購汽車;更多經營成本來自司機,包括司機的招聘、培訓、管理、工資、獎勵。以 23000 輛車 × 6000 元平均薪酬計算,每個月有超過 1 億元人民幣支出。

一位出行企業高管認為,在資質合規和價格抽傭方面,這個市場最終會面臨更嚴格的監管,T3 出行、曹操出行因為更合規,最有可能接得住變化。

不過,規模和合規目前依然兩難全。9 月 1 日,交通運輸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要求停止惡性競爭、自查違規行為。T3 出行位列首位。

監管機構要求網約車平臺需要在各地獲得網約車經營牌照,司機應持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人證)、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車證)方能營業。一筆網約車訂單需要雙證齊全才算合規。

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 8 月網約車數據,T3 出行 8 月訂單量較前一月上漲 66.8%,但訂單合規率下降 9.5%。隨著規模擴大,T3 將面對更多的合規挑戰。

圖:根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收集的數據,滴滴的訂單合規率有小幅提升。T3 訂單合規率大幅下降,但依然高于主要競爭對手。

資本對網約車行業的熱情重燃了一些,但整個市場的天花板并不會因此升高。中國網約車市場在過去三年都沒有顯著增長,滴滴上市發行價對應的市值只有 675 億美元。去年收入比滴滴高 2/3 的全球網約車平臺 Uber 如今市值不過 850 億美元。

一位出行領域投資人認為,出行市場一家獨大會給平臺剝削消費者和司機的機會。有兩三家勢均力敵的平臺存在,有利于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如果形成這樣的格局,網約車市場將不再有壟斷力量,也不再會有超級大公司。

關鍵詞: T3出行 完成 最新一輪融資 融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