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資本貪婪、瘋狂內卷?平臺不斷試探人的極限

2021-05-08 09:38:59來源:前瞻網  

“一天工作了12個小時,送了5單,賺了41塊錢。”送了一天外賣的王林癱坐在路邊,感慨道:“太委屈了,這個錢太不好掙了。”

王林不是普通的外面小哥,而是北京市人社局副處長。在4月底的一天,他深入勞動者基層,體驗了外賣員的一天。這件事引發社會各界極大關注,也很快成為熱搜話題。

無獨有偶,最近一位北大博士后也分享了自己曾經送外賣的日子。

陳龍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雅博士后,2018年,為了完成博士論文,他加入了北京中關村的一家外賣騎手團隊,花了5個半月時間進行田野調查,每天送外賣,體驗騎手的勞動過程。

陳龍好奇的是,幾十萬騎手如何在全國各個城市走街串巷,看似混亂卻能做到井然有序。因此他的論文寫的是數字治理下的勞動秩序。所有調查始終圍繞社會學中的一個核心命題:資本如何控制勞動者,而勞動者又是如何反抗的?

2018年3月初到8月中旬,陳龍加入了北京中關村的一家外賣騎手團隊,送了五個半月的外賣。那個團隊是北京最早出現的騎手團隊之一。陳龍第一天才跑了9單,當時送一單8塊錢,共掙了72塊。后來慢慢熟練了,最多一天送了24單。大部分外賣員會一直跑到晚上八九點,平均每天能跑三四十單。

陳龍后來發現,平臺掌握了大量的數據,再用數據去給外賣員規劃怎么取餐、送餐,怎么給每個訂單定價。這樣龐大復雜的勞動秩序之所以成為可能,是有這樣一套數據支撐的系統,把全部東西都納入到了可以計算的程度,是一種高度的控制和精準的預測。

在一次系統的大調整中,陳龍還發現外賣平臺在壓縮配送時間上永不滿足,它們總在不斷試探人的極限。

他舉了一個例子,之前去人大知行公寓樓送外賣,騎手只能從校園北門進去,所以系統計算送餐時間的時候,會以北門為測算依據,大概要花4分鐘時間。但后面有人發現,知行公寓旁邊有一個側門,電動車開不進去,但人下來走兩步就進去了,時間不超過半分鐘。所以很多騎手就會改變路徑,提前完成送餐任務,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跑其他訂單??墒呛芏嗳硕歼@么做了以后,平臺也發現了,它就會給你壓縮時間,堵上這個“漏洞”。

“你會發現技術的進步好像并沒有讓人生活得更好,科技的便捷是永遠趕不上甲方的需求的,當你完成了現在的任務量,永遠會有不斷涌現的新需求。它不斷地把人陷入內卷的道路當中,”陳龍說道。

據悉,陳龍的論文成果將在今年出版。

關鍵詞: 平臺 配送時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