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螞蟻集團糾正支付業務不正當競爭行為

2021-04-13 09:44:49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2021年4月12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再次聯合約談螞蟻集團。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代表四部門就約談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金融管理部門再次約談螞蟻集團有什么考慮?

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明確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切實防范風險。要從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高度出發,建立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自去年12月份四部門聯合監管約談以來,螞蟻集團建立專門團隊,在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制定整改方案,積極開展整改工作。此次金融管理部門再次聯合約談螞蟻集團有關人員,主要是要求螞蟻集團必須正視金融業務活動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和整改工作的嚴肅性,對標監管要求和擬定的整改方案,深入有效整改,確保實現依法經營、守正創新、健康發展;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的本源,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在符合審慎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提升金融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問:螞蟻集團整改方案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螞蟻集團整改工作啟動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就整改措施與螞蟻集團進行了深入溝通,并督促螞蟻集團形成了全面可行的整改方案。

整改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糾正支付業務不正當競爭行為,在支付方式上給消費者更多選擇權,斷開支付寶與“花唄”“借唄”等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糾正在支付鏈路中嵌套信貸業務等違規行為。二是打破信息壟斷,嚴格落實《征信業管理條例》要求,依法持牌經營個人征信業務,遵循“合法、最低、必要”原則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保障個人和國家信息安全。三是螞蟻集團整體申設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全部納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監管,健全風險隔離措施,規范關聯交易。四是嚴格落實審慎監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認真整改違規信貸、保險、理財等金融活動,控制高杠桿和風險傳染。五是管控重要基金產品流動性風險,主動壓降余額寶余額。

金融管理部門將督促螞蟻集團切實落實整改方案,把握好工作節奏,保持業務連續性和企業正常經營,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體驗不下降,持續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

問: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門如何加強平臺企業金融監管?

答:金融管理部門將堅持公平監管和從嚴監管原則,著眼長遠、兼顧當前,補齊短板、強化弱項,促進公平競爭,反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一是堅持“金融為本、科技賦能”。平臺企業開展金融業務應以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為本,不能使科技成為違法違規行為的“保護色”。對于違規經營行為,依法嚴肅查處。二是堅持金融活動全部納入金融監管。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優化監管框架,防范監管套利。三是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依法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秩序,防止市場壟斷,保障數據產權及個人隱私;同時把握好平臺經濟發展規律,提升金融服務體驗,鞏固和增強平臺企業國際競爭力。

金融管理部門將一如既往地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繼續支持民營資本依法開展金融科技活動,依法保護產權,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民營資本的市場活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問:中國金融管理部門在加強國際金融科技監管合作方面有何考慮?

答:近年來,金融科技與平臺經濟快速發展,在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金融體系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由于其具有跨界、混業、跨區域經營等特征,風險傳染速度更快、波及面更廣、負面溢出效應更強,對金融監管形成了新挑戰,成為世界各國監管部門共同面對的新問題。

世界主要經濟體監管部門對此高度關注,并已采取實際行動,作出監管調整和政策響應。在監管理念上,遵循“同樣業務、同樣監管”的原則,致力于在促進金融科技發展和防范金融風險之間取得平衡。在監管方法上,探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提升風險監測感知能力和穿透式監管能力。在監管內容上,強調個人信息保護及反壟斷。例如,歐盟2018年實施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并加快推進《數據治理法案》;美國近年來連續發起對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德國在2020年通過《反對限制競爭法》第十次修正案等。

中國金融管理部門愿進一步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和各國監管當局在反壟斷、數據監管、運營管理、消費者保護等方面的合作,推動制定金融科技監管規范,加強監管協調,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安全的金融科技生態環境,提升金融業創新能力,同時防范跨境監管套利和金融風險跨境傳染。

相關評論:

再次約談螞蟻集團,釋放了哪些重磅信號?

國是直通車

4月12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再次聯合約談螞蟻集團。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就約談情況答記者問的信息量大,包括再次約談螞蟻集團的考量、螞蟻集團的整改方案內容、如何加強平臺企業的金融監管以及強化國際金融科技監管合作等。

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用三個關鍵詞,帶你看懂這次最新約談釋放的重磅信號。

糾錯

從“螞蟻”發展成“大象”,螞蟻集團抓住了金融科技加速融合的時機。然后,隨著體量的變化,螞蟻集團前期野蠻生長積累的問題逐漸暴露。究竟有哪些嚴重問題,在今天潘功勝答記者問中,都能找到。

例如,支付業務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信息壟斷,侵犯個人隱私,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傳統金融業務組合包裝,規避金融監管,擴大金融風險;資本快速無序擴張形成壟斷地位,破壞公平競爭秩序等。

將方向“跑偏”了的公司拉回正軌,糾錯恰逢其時。

對照問題清單,螞蟻集團應不折不扣落實整改,未來更要將監管要求內化成企業經營管理的“肌肉記憶”,視作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尤其是在服務眾多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的情況下,必須以更高的安全水平、更嚴的規范準則要求自己。

問題清單在其他平臺企業也有共性。推動平臺企業自我檢視問題,積極主動整改,也是這份答記者問的深意。

立規

鼓勵金融科技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效率,中國金融發展的方向是明確的。但所有創新,必須在符合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這個規矩不容破壞,也只有如此,金融科技才能健康發展。

監管層這次回應了外界關心的三大關切。

如此嚴管只針對螞蟻集團嗎?

著眼長遠、兼顧當前,補齊短板、強化弱項,應該說,金融活動要全部納入金融監管的思路十分清晰。

而潘功勝的此次回答也強調,金融管理部門將堅持“公平監管”和“從嚴監管”原則。換言之,任何一家企業只要涉及金融業務,金融管理部門就必然公平地實施嚴管。

看看今年以來各監管部門在規范互聯網存貸款業務、加強支付機構監管等方面的措施頻頻推出,無一不傳遞出著手扎緊金融科技發展制度籠子的信號。

如此嚴管會讓創新停滯嗎?

潘功勝直言,要堅持“金融為本、科技賦能”。平臺企業開展金融業務應以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為本,不能使科技成為違法違規行為的“保護色”。

符合監管規則的創新仍可以暢通無阻,中國的創新與監管永遠不是“二選一”,創新猶如驅動發展的馬車,而監管則是馬車上的韁繩,配上韁繩的馬車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

如此嚴管只在中國出現嗎?

金融與科技加速融合帶來新挑戰不僅在中國,“贏家通吃”造成的市場壟斷和不公平競爭,過度采集客戶數據給個人隱私安全形成的威脅等同樣引發了主要經濟體監管部門的警惕和響應。

從監管理念的討論,到監管方法的探索,再到監管內容的細化,主要經濟體先后出臺若干直接針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法律法規,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也更多地運用在監管實踐中,以提升監管能力。

就像美國互聯網大公司微軟、亞馬遜等都曾因壟斷問題多次出現在聽證會上,它們在美國本土和歐洲地區所繳納的罰款也是天價;德國則在2020年通過《反對限制競爭法》第十次修正案,加強對BigTech的監管等。

潘功勝表態非常明確,中國金融管理部門愿進一步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和各國監管當局在反壟斷、數據監管、運營管理、消費者保護等方面的合作,推動制定金融科技監管規范,加強監管協調,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安全的金融科技生態環境,提升金融業創新能力,同時防范跨境監管套利和金融風險跨境傳染。

添動力

整改是一項長期工作,有了全面可行的方案只是第一步,螞蟻集團后續如何落實才是關鍵,而金融管理部門將會動態跟蹤指導,及時評估整改效果。

該罰的要罰、該改的要改,除此之外,這次約談給螞蟻集團也提出新要求:必須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持續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在符合審慎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提升金融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等。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螞蟻集團早期創業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在不折不扣地落實整改方案后,希望螞蟻能夠找回自己的初心,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也為國家發展注入動力。

螞蟻集團只是眾多平臺企業、民營企業的縮影,官方釋放的信號也顯示出,將一如既往地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創新,民營企業家們仍可大膽放心地繼續投入“真實”的創新研發,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監管將為其“護航”。

總而言之,強力監管只是手段,健康發展才是目的,讓創新的紅利“到群眾身邊去”,也要到國家發展戰略中去。

關鍵詞: 螞蟻集團 整改方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