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四國民眾對在家辦公態度大相徑庭

2021-02-01 10:44:00來源:環球網  

意大利人喊累、美國硅谷精英抵制、荷蘭員工享受雇主照顧,中國則趁機發展數碼經濟。據法國新聞廣播電臺1月31日報道,國情和文化不同,讓疫情期間人們對待遠程辦公的態度也大相徑庭,駐意、美、荷、華的4位法國記者分別通過個人見聞講述了4國民眾在家上班的情況。

作為率先遭到疫情打擊的歐洲國家,意大利人遠沒有北歐人喜歡遠程辦公。盡管在一年內,窩在家里上班的人數翻了10倍(近200萬人),米蘭圣心天主教大學的調查顯示,意大利人在家辦公最大的感觸就是“累”。該校有2/3的老師認為遠程辦公讓生活遭受“數碼侵略”,渾身肌肉緊張。61%的老師稱自己情緒不穩定,50%的老師放棄運動。此外,53%的老師承認因為累而在食物中“尋求慰藉”。不過,意大利中央銀行的報告同時顯示,遠程辦公避免了私營企業裁員,并讓員工獲得6%的意外漲薪。

美國硅谷白領的日常就是在電腦前度過一天的辦公時間,然而他們卻很抵觸在家辦公。為鼓勵員工努力奉獻,西海岸寸土寸金的現實讓很多科技巨頭花重金將公司打造成工作、生活、休息“三合一的微型城市”,遠程辦公意味著打包袱回到昂貴的公寓。結果,舊金山灣很多企業最終放棄了遠程辦公。

荷蘭人在2019年就是“歐洲遠程辦公冠軍”。與歐洲5%的平均值相比,14%的荷蘭人在疫情前就在家辦公了。疫情強化了遠程辦公模式,荷蘭法規要求老板須為員工提供高效、舒適的在家辦公條件。很多家庭因此免費購置了電腦、辦公椅、打印機等設備。

雖然在中國疫情穩定后,遠程辦公成了很多人的回憶,不過,2020年上半年,全國勞動人口中有40%被迫在家辦公,還有很多人因“被放假”而宅在家里。網購、5G通信、政務設立“云服務”以及大數據使用(如持健康碼出行)等成為日常,疫情成為中國數碼經濟“高質轉型”的催化劑。人們使用阿里巴巴或微信平臺展開視頻會議、組織工作的習慣,預計在疫情結束后也會保留下來。(潘亮)

關鍵詞: 在家辦公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