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日本也加入發錢者聯盟 多國開啟“發錢”模式

2020-04-22 16:07:01來源:第一財經網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當地時間4月20日晚,日本總務省公布了向全體居民每人發放10萬日元生活補助金的實施大綱。

之前,在17日的記者會上,日本首相安倍正式發話,將給每個國民發放10萬日元(約6500元人民幣)的經濟補助金,而且對收入沒有限制,非日本國籍也可以領取這項“福利”。

繼歐美各國之后,日本也成為了“發錢者聯盟”的一員。但這種由政府直接向家庭、個人、企業發放現金的行為,真的有助于緩解這場由公共衛生危機引發的經濟困境嗎?

多國啟動“發錢”模式 然而≠全民福利

如今,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各國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沖擊。其中,不少國家都推出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現金補助,采取直接給民眾“派錢”的方式來刺激經濟,保就業、促消費。

美國

美國國會3月底投票通過的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中,納入了現金補助政策:其中2900億美元將用于向納稅人直接派發一次性支票,年收入7.5萬美元以下的成人可獲得1200美元,補助隨收入水平提高而遞減;兒童每人將獲得500美元。

此外,還有2600億美元用于增加失業保險金,同時擴大失業保險覆蓋范圍,其中每周保險金增加600美元,為期4個月。

【補助對象:低收入群體、失業群體】

加拿大

加拿大聯邦政府3月25日宣布,符合要求的申請人將每月獲得政府發放的2000加元支票,連續領4個月,共計8000加元。

方案面向的群體包括失業群體、生病群體、自我隔離的人,也包括在家照顧孩子的父母,以及因為公司運轉不力領不到工資的群體。

【補助對象:失業群體、生病群體等】

德國

德國財政部3月23日宣布推出一項用于救助小企業和自由職業者的民生政策,計劃總預算為500億歐元。

方案包括:小企業主(1至5人就業的公司)、個體戶每月可獲9000歐元的補貼,為期三個月;5人至10人的公司每月可獲15000歐元的補貼,為期三個月。

【補助對象:小企業主、自由職業者】

英國

英國財政大臣3月20日宣布英國正在推出一項“史無前例”的救助計劃。根據這一方案,英國政府將為受疫情影響而無法領到薪酬的人員支付80%的薪資,每月最高2500英鎊。

【補助對象:因疫情無法領到薪酬人員】

法國

企業因疫情關停或減少工作的,國家補助雇員工資的70%,每月最高為6927歐元。

西班牙

每月收入低于200歐元的個人,或平均月收入低于450歐元的家庭,可以申請500歐元最低基本生活收入,發放期限為3個月。

【補助對象:低收入群體】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3月12日宣布,從3月31日起向大約650萬人發放每人750澳元的一次性現金補助。

此次現金補助主要面向社會福利保障金領取群體,包括養老金領取者及失業津貼、殘障補助金等受領人。

【補助對象:社會福利保障金領取群體】

韓國

韓國總統文在寅3月30日在青瓦臺主持召開第三次緊急經濟會議時表示,中央政府決定攜手地方政府,向包括中產階層在內的、收入在下游水平的七成家庭發放災害補助,四口之家的補助標準為100萬韓元(約5800元人民幣)。

【補助對象:低收入家庭】

…………

可以看出,這些國家的“發錢”行為并非無差別“撒幣”,大多數是在一定標準下定向投放。部分國家的發錢措施主要針對低收入人群或受到疫情影響而出現失業狀況的群體等,并非是全民普惠式的補貼發放。

其中,美國的自營職業者比例比較低,不足5%,因此采取的措施更多是通過失業救濟和退稅的方式;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自營職業者比例比較高,在15%-20%之間,因此更加注重對此類群體的支持。

直接“發錢”目的為何?

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中,銀行停止放貸、民眾捂緊錢包、企業收緊投資。那么,直接發錢能否成為各國刺激經濟、穩定民心的一劑“良方”呢?

國家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副院長唐麗霞發文稱,各國“發錢”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單純為了增加社會成員的收入,而是為了促進社會消費,從而穩定整體經濟。

“以美國為例,其經濟構成的70%來自私人消費,其他G7國家也基本上保持相似的經濟結構。因此,政府希望通過補貼收入的方式,讓社會成員有錢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保障普通民眾的生活不受太大影響,也可以維持私人消費水平的穩定性,從而保障整體宏觀經濟的穩定。”——國家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副院長唐麗霞

她認為,由于發達國家的社會成員往往沒有儲蓄的習慣,政府補貼收入后能夠快速反應到消費行為中。因此,對于這些國家來說,“發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政府實現財政政策目標。

“發錢”或是短期刺激行為

然而,對于普通民眾而言,這筆錢能究竟能起到多少幫助呢?

以美國為例,符合收入標準的美國居民開始陸續收到政府為抗擊新冠疫情所提供的最高1200美元補助支票。據美國某地產資訊網站報告顯示,美國的一居室每月平均租金就在1200美元左右,而在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紐約,一居室的平均租金高達近3000美元。

標普全球評級的美國首席經濟學家Beth Ann Bovino說:“給民眾‘發錢’更像是一種‘創口貼’。”他表示,僅靠“發錢”不足以應對經濟衰退,考慮到大部分家庭都將隔離在家,消費行為受到嚴重抑制,“發錢”很可能無法顯著提振消費。

對于有些國家而言,“花錢”也似乎并不是當務之急。像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提出給養老金領取者額外補助,有反對者稱,這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風險。“老年人最應該躲在家里保護自己,而不是給他們錢來鼓勵外出消費。”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稱,就長期而言,消費主要取決于收入。如果對未來收入不那么樂觀,消費者即便一時增加收入,但也會出于長期考慮,趨向于壓縮消費支出。

張德勇認為,“發錢”可視為“意外之財”,也許對短期消費有刺激作用,其積極一面值得肯定,但也不能有“畢其功于一役”的奢望。

此外,由于國情、社會制度、消費習慣等多方面因素的差異,“發錢”作為抗疫施策之一,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部分國家通過直接提供服務或消費券等方式,也有助于應對疫情帶來的消費萎縮等經濟問題。

“發放消費券和現金兩個方面可以并進,發消費券是定點拉動某一個產品的消費,這是有目的的拉動,因為對有些行業、有些產業要予以支持。但對于一些年紀大的人、一些低收入者,他們需要現金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現金也是合適的,兩個方面可以結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發發發”固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紓困解難,但全球同心合力控制疫情,恢復社會正常生產生活,或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正如標普經濟學家肖恩·羅奇對歐美國家所建議的那樣:“必須先要有效遏制病毒,才能穩定市場、扭轉經濟下行。”

關鍵詞: 發錢

相關閱讀